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重要资讯 > 科普前沿

从小起步的信息学选手 促进人类为己任的学术精英:乔明达

发布时间:2018-07-24  来源:星蓝翰元  

他从小学习信息学,高中时保送清华姚班并入主国家队拿下 IOI 2013 金牌(亚军)。在清华,他为清华拿下近几年 ACM-ICPC 的最佳成绩。结合信息学的底子,他在学术上发力,成为学术界的小明星,并获得了唐立新奖学金、国家奖学金、高通奖学金、姚奖学金、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等殊荣。他就是我们今天信奥传奇的主人公——乔明达。

自小学习信息学 多番起伏保清华

乔明达在慧园街小学就读小学五年级时开始接触编程,那时候的他看见同学通过编程做出了一个时钟转动的动画,就萌生了学习编程的兴趣。

好奇心驱使着他报名参加了信息学的兴趣班,并逐步学习了最基础的顺序、分支、循环等程序语句。

一年后,乔明达早江苏省组织的一个小学生编程类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时候的乔明达(左)
小时候的乔明达(左)

之后,他一直在积极学习信息学知识,但他的竞赛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上初二、初三时,他曾经两次止步于省队选拔的最后一轮。

进入高中之后,乔明达选择在信息学上进一步加大投入。每天正常的课内学习结束后,他会把剩下的时间都放到信息学的训练中,他几乎放弃了每一个节假日——大年三十家人团聚观看新春晚会时,他则一个人在书房中盯着电脑继续苦练。

为了加强实战能力,乔明达经常半夜起床,用冷水洗把脸让自己清醒以后参加国外网站的在线比赛,鏖战半夜才继续睡觉。

2012 年,乔明达的努力有了回报,还未升入高二的他在暑假中代表江苏省参加了全国信息学竞赛,获得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被保送至清华大学。

追求极致 国际赛场为国争光

信息学竞赛与其它学科竞赛有所不同,因为学科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频繁,进入到国家集训队后更是几乎找不到教材和辅导老师,只能依赖于选手的探索和自学能力。

因此,乔明达在学习时常常需要借助网络查阅论文和资料,他借助网络平台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并且结识了全国各地和他一样热爱这门学科的朋友。

在这一过程中,乔明达养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也发现了自己对计算机科学独特的兴趣。乔明达表示:“这些都是竞赛带给我的宝贵的财富,(让我)受用终生”。

入选国家集训队的乔明达经过集训和多轮选拔后,从国家集训队当年的 54 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了 12 人的国家队候选队员名单,之后又经过比赛、论文答辩和口试的磨砺正式成为国家队队员,获得了代表中国出战国际比赛的资格。

IOI 赛场上的乔明达(右一)
IOI 赛场上的乔明达(右一)

2013 年 7 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第2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他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了金牌,中国队也获得了包揽三甲的历史最好成绩(冠军:陈立杰、亚军:乔明达、季军:许昊然)。

竞赛不影响学业 规划很重要

在参加竞赛的同时,乔明达丝毫没有放松课内学习。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他坚持有所侧重。从初中到高中,他的课内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

在高二进行的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前,乔明达由于忙于国家集训队的训练,落下了一些课程。据乔明达回忆:“回到学校上课后,同学们都非常热心地把笔记借给他复印,老师们也都耐心地解答我的疑问”。

乔明达(左一)在南外和同学合影
乔明达(左一)在南外和同学合影

最终,在同学和老师的热心帮助下,经过刻苦的补习,乔明达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了全部为 A 的亮眼成绩。

在中学读书期间,乔明达的个人素质发展也没有因为竞赛而受到影响。初一刚入学的他在全班面前做第一次演讲还会紧张得要命,不敢与同学们有眼神交流。而在后来公开接受媒体采访、开学典礼和晨会上发言中的他都已经非常老练,不再怯场。

乔明达还是个狂热的足球爱好者。一年一度的“南外足王杯”是全校的足球盛会,作为班级的主力队员,他和伙伴们一同订购球衣,一同拼命地训练。在高二时,他和队员们成功地为班级赢得了“足王杯”冠军。

走进清华园 让清华为他骄傲

乔明达的外公是清华 1956 级学生,曾就读于机械制造系。因此,乔明达很小就知道清华大学是国内最著名的大学,并对清华充满了向往:“清华大学拥有全国顶尖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出于对信息学的热爱,我逐渐树立了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的目标。”

保送清华大学、代表国家出战国际竞赛后,乔明达也曾想过是否要和一些其他信息学选手一样选择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的机会。然而经过再三权衡,他最终决定走入清华姚班成为一个四字班的清华人。

他说:“做出这样的选择不仅是因为多年以来对清华的憧憬,更是源于自己对清华生活的期待:学生自导自演的学生节视频,计算机系举办的人工智能比赛——智能体大赛,传闻中同学们争相前往图书馆、自习室学习的“学霸”氛围,还有那美丽如画的园子”。

进入清华后,乔明达也没有松懈,热爱信息学竞赛的他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成为了同学们口中清华大学“东主楼守夜人”——为了备战 ACM-ICPC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他每周要花费 20 个小时在东主楼进行训练,训练完了还要兼顾自己日常的专业课基础课学习;所以他常常在清华东主楼熬夜学习,很多时候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学楼的学生。

乔明达(前排左二)在ACM-ICPC Final现场
乔明达(前排左二)在ACM-ICPC Final现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东主楼守夜人”乔明达的努力让他和队友一起杀入了 2015 年第 39 届 ACM-ICPC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并为清华夺得一块金牌,这是最近九年中清华大学在该赛事上获得的最好成绩。

竞赛到科研 扎实基础厚积薄发

乔明达认为中学时参加信息学竞赛培养了他攻克难题的兴趣,而上大学后组队参加 ACM-ICPC 竞赛的经历也使他能更高效地与他人合作,在团队中尽可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这对我后来的学习和科研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乔明达这样说道。

乔明达在大一上学期与科研结缘。一门算法课程中,他接触到了当前研究中一系列尚未解决的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复杂程度让他意识到学科竞赛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差距,乔明达决心要逐步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建树。

刚到清华大学时的乔明达
刚到清华大学时的乔明达

那时的乔明达就清晰的知道,要想做出优秀的科研,扎实的学科基础必不可少。于是乔明达从大一起便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在“姚班”开设的九门核心课程中,乔明达取得了七门第一名与一门第二名的优异成绩,综合成绩更是以稳定 95 分左右的高分(分别为:95.1/94.7/94.8)连续三年在姚班中排名第一。

乔明达有一个学习方法的秘诀。每次课后,他都会尝试着把笔记和讲义的内容再给自己讲一遍,遇到障碍便立刻请教老师和同学。老师传授的知识就这么在乔明达的脑海里重铸。

他的同班同学周天茗回忆道:“学普通物理的时候,有次乔明达来我寝室问我一个关于量子信息的问题,我的解释有些混乱,他便刨根问底找了我三四次,直到我们找到了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才肯‘罢休’。”

乔明达在大二时便在交叉信息研究院李建助理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理论方向的研究。导师向他介绍了机器学习理论领域中 1954 年提出至今未能解决的一个经典问题。起初,研究进展得并不顺利。

据乔明达介绍:“我一开始太拘泥于过去的方法,始终做不出想要的结果,让我有些气馁。”

读书的乔明达
读书的乔明达

好在此前学科竞赛的经历,使乔明达能够以同样坚韧的意志和踏实的态度面对科研。在学长和导师不断的指导与鼓励下,他鼓起勇气一次又一次地向难题发起挑战。经过一年的不懈探索,乔明达最终成功地发现了攻克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创新技术,在问题的解决上取得了突破,在这个项目上完成的两篇学术论文也在发表于机器学习理论国际会议——机器学习理论会议(Annu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Theory,COLT2017)。

乔明达的导师李建助理教授评价他“在这些工作中均作出了关键而且重要的贡献”,“在关键的步骤中做出了原创的突破”。

开放学术之心 与牛人一起成长

本科期间,乔明达先后被公派赴牛津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访问。

在大三访问卡内基梅隆大学与斯坦福大学期间,乔明达过着 997 (注: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每周七天)的生活,但依然每天保持着开开心心,过着可以“蹦蹦跳跳离开实验室”的生活。

乔明达(后排右一)在牛津访学
乔明达(后排右一)在牛津访学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访问期间,乔明达与 Ariel Procaccia 教授共同在计算经济学与机器学习理论方面展开研究,协作设计了一个几乎最优的投票机制,并计划于近期实现该算法的应用版本,这一成果也将部署在非营利性网站 RoboVote 上,帮助用户进行最优决策。

“自己的理论工作将在不远的将来真真切切地为人们提供便利,这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说到这里,乔明达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乔明达(右)与 Ariel Procaccia 教授(左)
乔明达(右)与 Ariel Procaccia 教授(左)

在斯坦福大学访问期间,乔明达先后与机器学习理论领域的学者 Avrim Blum 教授与 Gregory Valiant 教授合作,为实际应用中的机器学习场景提出了新的理论模型。

乔明达(左)在斯坦福大学
乔明达(左)在斯坦福大学

他在此期间先后完成的两篇论文,近期分别被机器学习领域国际会议——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Annual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NIPS2017)以及理论计算机科学创新会议(Innovations in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ITCS2018)录用。

最牛本科生 担起人类未来

乔明达在海外访问期间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导师的赞赏。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的 Ariel Procaccia 教授在写给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唐平中助理教授的邮件中称赞他在研究中的表现“绝对是现象级的”(“absolutely phenomenal”),并相信他是“世界范围内前五的计算机科学博士项目申请人之一”。 截至 2017 年,乔明达已经有 5 篇作为主要贡献者的论文被计算机领域的国际会议录用。

大三结束的时候,乔明达获得了“姚奖学金(Yao Award)”一等奖,这一奖学金是唯一华人图灵奖(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从自己科研经费中拨出专款设立的奖学金,用于表彰和奖励“姚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的优异表现,特别是在学习和科研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和突出成果。

乔明达大学前三年的成绩单
乔明达大学前三年的成绩单

在获得“姚奖学金”不久后,他又因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科研成果获得了 2017 年度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在现场,他的成绩单令人惊叹;而他将科研探索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深度钻研人工智能根本问题的精神更是令人佩服。

结语

2013 年乔明达在接受采访时说:“编程是把人的智慧与计算机的效率相结合的关键,最终的目标应该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人类得到文明更好地延续。”

生活中的乔明达(右三)
生活中的乔明达(右三)

2017 年乔明达在接受采访时说:“人工智能等方向上仍然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理论难题…… 我将用自己的研究,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奠定理论基础,并在未来推动世界的改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不忘初心,乔明达在他擅长的方向不懈努力。

从一名优秀的信息学竞赛选手到一位稚嫩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者,乔明达在这一路上立足于自己扎实的竞赛基础,不忘“为人类、人类社会做贡献”的初心,不屈不挠,砥砺前行。相信他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对于这样优秀的学子,她的母亲曾总结了一些对于乔明达培养过程中的经验,或许对读这篇文字的家长们会有一些帮助:

  • 自理能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乔明达父母就强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会走路开始,父母就引导乔明达自己把吃剩的果皮、酸奶盒自己扔进垃圾箱里,培养劳动习惯;晚上要把所有的玩具全部收纳好,才能上床睡觉,培养自理习惯;
  • 时间观念:乔明达父母很早就教会了孩子认识钟点,有了基本的时间概念。每天早晨穿衣、洗漱、吃饭是最为紧张的,让孩子自己预估需要的时间,提前完成任务就大力表扬;出门和小伙伴玩耍,带上小手表,约定好回家时间,如果超时,就有小小的惩罚,第二天不能再出门玩耍。
  • 整理归纳能力:小学一年级开始,乔明达父母就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五六年级时候,因为要培训经常需要出远门,乔明达妈妈就教孩子列备忘录,整理行李、洗衣服等一些生活技能。她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便签本,每次出行让他自己列个备忘录,分为衣物、日用品、学习用品、小电器、证件等类别,对照着准备行装,返程时,也对照着收拾,一样也不会少,这样的习惯帮助他做事情变得严谨有条理。
  • 注重方法,讲究效率:对于乔明达竞赛和学习的安排,全家一致的原则是“全面发展,有所特长”。以竞赛为例,需要大量地训练和做题,但是他们从不主张乔明达搞题海战术,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做题,完成训练日志,每做一个类型的题目,都要求孩子总结题目的类型、易错点等,记录下不会做的题目,有机会就请教老师、同学和朋友,这样训练日志成了乔明达的竞赛法宝和成长脚印。兼顾竞赛和学习,必须养成高效的习惯。乔明达妈妈要求他把平时作业当作考试对待,强调速度和正确率。同样在竞赛方面,将平时当做战时,战时就当平时,将训练当作比赛,比赛当作训练对待。容易的题目不轻易错,难解的题目要勤于思考不放过,保证高效地完成每次的练习。

 

相关文章